新闻中心
盘点全国七大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发布于:2024-06-26来源:AgeTech老龄智能 ,作者艾米莉   

早在2022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现场,我们曾看到这么一组数据:

 

上海一年的辅具租赁量超8万件,辅具配置销售额超7千万元。

 

事实上,在中国,有将近2.8亿的老年人,4500万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和8500万残疾人。而常见的辅具则包括轮椅、代步车、移位机、医用牵引椅、助行器、腋下拐、手杖、坐厕椅等,庞大的辅具消费需求正在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康复辅具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11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941.5亿元。

 

过往,我国康复辅具市场多由进口品牌主导,国内康复辅具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但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学研用”的推动,国内正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和“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

 

 

 

七大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 成都温江:打造“三医两养一高地”,实现医养产业集群式发展

· 重庆永川:加速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养老、助残、医疗融合发展

· 深圳坪山:背靠大湾区,剑指千亿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 安徽省:设立六大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打造全链条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体系

· 上海:打造康复辅具产业长三角“千亿俱乐部”

· 江苏常州:打造“六大特色子产业群”

· 河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建多元发展的康复辅具产业格局

 

成都温江:打造“三医两养一高地”,

实现医养产业集群式发展

据数据统计,四川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16.4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三,占人口总量的21.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同时,四川省有622万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需求旺盛,但与之对应的是本省康复辅具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

 

据《四川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实施规划(2019—2021年)》文件显示,在2018年,四川省康复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为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快速发展,四川省将实现“一园两区、多板块”发展,即联合成都温江(A区)和攀枝花西区(B区)共同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综合产业园区。

 

成都温江(A区),主要发展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仿生假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生产,依托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孵化载体,以残疾筛查技术、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康复技术、辅具生产适配技术等技术研发、引进为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招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类、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类、智能床等中高端辅助器具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攀枝花西区(B区),借助拥有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和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委会的标准制定优势,建设辐射西南地区的康复辅助器具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着力打造以钛材为原料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

 

2019年12月,联动集团与温江区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联东U谷·成都康复辅具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4月,总投资8亿元的联东U谷·康复辅具产业园一批次动工。

 

据了解,联东U谷·成都康复辅具产业园位于温江区成都医学城A区,总投资35亿元,一期规划用地100亩,建设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康复治疗器械、智能型辅助器具、康复服务机器人、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健康监测检测设备等为主导产业。

 

事实上,成都温江素有“金温江”之美誉,气候宜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方面,温江区制定了“三医两养一高地”的特色产业定位,即大力推动医学、医药、医疗融合发展,垂直整合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养老、养生行业,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健康产业高地。

 

在“三医两养一高地”战略引领下,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前海人寿和太平人寿均在温江设有高端康养项目和新型养老社区。

 

据统计,2023年温江区养老机构营业收入超过1.7亿元。在市场需求与政策的推动下,温江区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

 

2021年,成都温江区成为全国22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

 

据温江民政透露,温江区已集聚翔宇医疗、昊德康等46家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链相关企业,预计到2025年,温江区康复辅具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亿。

 

而在配套服务上,近年来温江区创新推出“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通过引入专业的辅具适配评估服务“互联网”软件系统,并将辅助器具服务纳入长护险范围内,大力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温江民政透露,预计到2035年,温江区将规划万余张养老机构床位数,计划总投资260亿元,预计惠及100余万康复辅具需求对象。

重庆永川:加速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养老、助残、医疗融合发展

2023年4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永川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应加速推动永川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养老、助残、医疗三个业态融合发展。

 

目前,重庆永川已在凤凰湖园区内建设复辅助器具产业园,通过“园中园”的模式康复辅具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为了赋能辅具产业发展,园区已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并着眼于辅具的产业升级,集聚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未来永川康复辅具产业园将继续探索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销售平台等建设,加快提升康复辅具智能制造水平。

 

据了解,为了完善辅具的配套服务,永川康复辅具产业园将引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研究中心、康复辅助器具检测中心,并设立研究分中心和检测分中心。

 

而在招商方面,重庆永川将正积极引入新的源头活水,与行业龙头企业科安康复、康龙威、翔宇医疗、泰宝医疗、英科医疗、钱璟康复等进行招商引资洽谈。

 

在未来,重庆永川将持续加大银发产业园的投资建设,如以53亿投资积极引进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健康小镇、国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国药西南智慧供应链中心等项目,携手北京聚优联建设手术软器械、医疗感控耗材、智慧医疗消洗一体化西部供应中心生产项目。

深圳坪山:背靠大湾区,

剑指千亿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据统计,2023年深圳GDP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0%,坪山区作为深圳新兴产业的“试验田”,近年来发展迅猛,2023年GDP达1329.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08.85亿元。

 

继拥有国家首批、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聚集上千家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后,坪山区将发展目光投射到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体系。

 

随着坪山区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5月20日,“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和“深圳市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基地”在坪山区正式挂牌,重点培育及孵化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等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事实上,除了医疗器械的产业基础,坪山乃至深圳所具备的强大工业制造能力和源源不断的科研人才,以及出海市场的肥沃土壤,都将助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速发展。

 

因此,结合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方案》和近期发布的《关于建设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产业园)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两份政策文件,我们可以得知深圳坪山在康复辅具产业园区的布局未来将有两大重心:

 

(1)建立康复辅具“需求目录”征集机制,重点资助康复辅具企业及研发机构运用通用设计、人因工程、美学创意的理念,创新研发残疾预防、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康复及护理机器人、仿生设备、3D打印技术、康复训练设备、数字化平台、无障碍(汽车)交通工具等康复辅具产品。

 

(2)提高中高端康复辅具市场占有率,形成以大湾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体系,带动深圳市康复辅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五年内聚集35家以上国内乃至国际智能康复辅具产业领军企业、培育3家上市公司,设立包括但不限于1个国家级测评认证中心执行机构、1个全球创新产品展示交易中心、1个创新产业加速器(骨干企业孵化中心),举办5个以上年度国际产业论坛。

安徽省:设立六大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打造全链条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安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285万人,占总人口的21%。此外,残疾人超400万人,全省每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市场需求量达210亿元,其中产品产值150亿元,服务增值60亿元。

 

此前,安徽省曾提出将依托芜湖、合肥、马鞍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智能制造进程。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发布的《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显示,安徽全省未来将建成16个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打造5家销售收入达5亿至10亿元的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在2022年11月27日举行的安徽省养老产业“双招双引”推介会暨第六届中医药健康养生与养老发展高峰论坛上,安徽省民政厅为首批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正式授牌,分别是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安庆市潜山经济开发区、滁州市明光经济开发区。

 

其中,合肥高新区康复辅具产业园率先提出推动“AI+康复”项目落地。据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区康复辅具产业园集聚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欧普康视等十余家规上企业,拥有上百家智慧养老、穿戴设备、辅具类企业。

 

而芜湖繁昌区康复辅具产业园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应用聚集地,主要以个性辅具3D打印和康复产品及服务为主,推动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助残、医疗、健康、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应用。

 

芜湖鸠江区康复辅具产业园则依托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康复用品、康复运动器材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明光市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则通过整合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及其相关配套企业,构建以智能护理床、智能电动轮椅、智能护理位移机、智能马桶、智能下肢康复机、智能康复训练车等主要产品为特色的差异化产业格局。

 

据悉,除了布局上述六大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之外,安徽省未来将以“龙头+配套”发展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并通过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速推动产业创新,同时完善长护险制度和康复辅具工伤保险支付制度,推动康复辅具租赁市场发展。

上海:打造康复辅具产业长三角“千亿俱乐部”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近年来一直探索实践智慧养老、发展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不仅在2018年设立了本土首个康复辅具产业园区青浦西虹桥康复辅具产业园,还在2019年开始试点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

 

据上海市市政府2022年修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显示,上海将依托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优势,重点开展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加快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创新应用。

 

事实上,上海康复辅具市场现已形成了康复机器人、智能电动轮椅、护理服务机器人三大优势市场领域。未来,上海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集成应用。

 

在规划布局上,上海在“十三五”期间曾对康复辅具市场制定了“2+2+长三角”的规划,即青浦西虹桥康复辅具产业园、闵行南滨江康复辅具产业园两大辅具园区,以及打造两个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体验馆,加快推动长三角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为了进一步将辅具市场辐射至长三角,在2020年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的“2020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上,正式启动了“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千亿俱乐部平台”。

 

“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千亿俱乐部平台”首批成员单位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诚泰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梨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中国银行旨在以金融赋能康复辅具行业发展,中国太平洋保险以保险护航辅具市场发展,优必选和达闼机器人则为康复机器人代表企业,诚泰融资租赁则为康复辅具租赁代表企业。

 

如今,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已超400家(2021年统计数据),并设有三大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分别是青浦西虹桥康复辅具产业园、闵行南滨江康复辅具产业园、浦东新区张江康复辅具产业园,以及专注于构建智慧养老行业生态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

江苏常州:打造“六大特色子产业群”

江苏常州,一个被誉为“新能源之都”的万亿城市。据常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1万亿元,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常州以“龙头企业+配套产业”的组合形成完善产业集群,分别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车身、底盘等领域进行布局,并集聚近4000家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布局新兴产业方面,除了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也是江苏常州的一大发力点。

 

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例,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已形成骨科、齿科、体外诊断设备、卫生材料、外科手术装备、康复辅具“六大特色子产业群”,聚集企业超5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

 

在康复辅具方面,常州设有集展示、销售、体验、租赁于一体的国际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并每年定期举办“康养+”产业推介会进行康复辅助器具生态联动。目前,常州已成功孵化出钱璟康复、中进医疗、友邦医疗等辅具行业知名品牌。

 

早在2018年,常州已实现康复辅具年销售过百亿元,规模企业近80家,细分品类产品达4000种,占全球品类五分之一。

 

据悉,到“十四五”末,江苏常州将打造两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和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抗衰老产业、老年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河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构建多元发展的康复辅具产业格局

早在2019年,河北省为加快推动康复产业集群化,便发布了《河北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25 年)》,文件明确提出河北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年均增长50%,到2025 年,辅具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打造出两大国家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基地,建成两个百亿元级产业基地(集群、园区),将康复辅助器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拓展国外市场份额。

 

(1)冀州国际康复辅具智慧产业园

衡水冀州,是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可忽视的康复辅具生产地区,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超50年历史,主要生产品类有护理床、床垫、轮椅、拐杖等。

 

数据显示,冀州区常住人口为37万,2022年生产总值为131.7 亿元,202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冀州区百亿GDP背后,主要由装备制造业集群、复合材料集群、医药化工集群和棉纺针织集群四大产业集群驱动。

 

针对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冀州区正通过引进电子商务,积极将传统辅具生产基地转变为将产品卖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集辅具生产、展示、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研发孵化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此外,冀州近年来还大力开展辅具招商工作,如通过与北京、深圳、江苏、青岛等地区合作,成功引进涵盖智能电动护理床、智能电动轮椅等在内的超60个辅具项目,并在2022年与北京康复辅助器具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0.8亿元建设冀州国际康复辅具智慧产业园。

 

据了解,目前整个衡水市康复辅具产业营收达到150亿元。而冀州区则拥有各类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生产企业293家、经营企业28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占河北省15%,医用护理床、防褥疮床垫、拐杖、轮椅等四大单品占据网络销售量全国第一。

 

(2)秦王岛康复辅具智慧产业园

此前,河北曾提出打造“一环两极三带多点”康养产业格局,“一环”即京津周边康养产业环;“两极”为石家庄康养产业增长极和秦皇岛康养产业增长极。

 

在积极探索“康养+旅游”“康养+林业”“康养+农业”等模式后,近年来秦王岛正积极打造康复辅具产业集群,以构建更为完善的银发经济产业生态。

 

目前,秦王岛已初步形成“一院两园”的辅具发展格局,“一院”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秦皇岛研究院,“两园”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复辅具产业园和北戴河新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

 

其中,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复辅具产业园主要以康辅机器人、适老产品、智能辅具、医疗及康复设备为主,北戴河新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则重点引进康复器械、诊断治疗设备、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企业。

 

据了解,未来秦皇岛将持续引进京东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中科尚易中医经络调理机器人研发制造中心、海康威视“康复辅具+视频AI”技术合作等项目,总投资达52.5亿元。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大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外,河北省还针对不同区域作出了更为具体的产业规划布局:

 

  • 雄安新区:重点构建高端医疗康复机器人研发聚集区;

  • 石家庄:建设诊断治疗设备、功能障碍器具、康复健身器具等重点产品产业链条聚集区;

  • 秦皇岛:建设包含健康监测设备、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适老辅具等产品制造、检验检测认证基地、产业服务培训、应用示范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 张家口:重点发展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集群;

  • 唐山:发展以康复护理机器人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 保定、衡水:重点发展以医用床、智能轮椅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 廊坊:发挥临近京津区位优势,重点承接京津康复辅助器具科研成果和产业转移。

 

结语

 

通过国内多个康复辅具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康复辅具产业集群化的推进,既受到银发消费需求的刺激与推动,也有当地产业的集聚发展所驱动。

 

但无可置疑的是,康复辅具正成为全国各地新兴产业孵化的中心。例如,在今年3月,柳州市投资促进局公开表示,将投资100亿元打造鱼峰区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项目,拟在产业园内引进1—2个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3—5个集群类企业和5—8个核心配套类企业。

 

可见,在“国产替代”加速下,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必定是百花齐放,全国各地喷涌而出的产业园区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说,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是康复辅具产业园上半场的任务,那么下半场,必定是出海与全球化。

 

文章来源于AgeTech老龄智能 ,作者艾米莉。

展位在线预定Online booth reservation

展位在线预定 请认准主办方联系方式! Please confirm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e organizer for online booth booking!

预定从速Book as soon as possible